亞洲禽流感敲響警鍾 疫情前所未見危害難以預測

新華網北京2月29日電(記者栾海 陳勇張忠霞)2003年年底至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暴發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這場疫情至今還沒有得到控制。禽流感在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擴散、蔓延給人類生命帶來威脅,也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更給人們帶來諸多警示和教訓。


       疫情前所未見


  在受禽流感之害最嚴重的越南和泰國,禽流感患者和疑似患者總數目前已分別達到近300人和30余人,因禽流感而死亡的人數分別爲40人和10余人,數以千萬計的家禽被撲殺。新的病例近來仍頻頻發生,在尋找可能染病的鬥雞、防止病禽轉移方面,兩國相關部門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難。

  在最早報告禽流感疫情的韓國境內,目前已經發現18起疫情,約300萬只雞病死或被撲殺,疫情也一度出現反複。曾對防控禽流感較爲樂觀的日本,如今籠罩在一片陰影中。繼兩次影響範圍有限的疫情後,京都府再度報告疫情,而出現疫情的養雞場在此前已將約1.5萬只活雞擴散到多個地點,大大增加了防控禽流感的難度。此外,禽流感還進入柬埔寨、印度尼西亞、中國等其他亞洲國家。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統計,亞洲地區養殖家禽約66億只,居世界首位,家禽貿易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但疫情已使當地約1億只家禽病死或被撲殺,部分國家禽肉産量和銷售量急劇下降,價格下跌,禽肉及其制品進出口暫時中止,家禽養殖業、飼料行業和旅遊業都受到不利影響。糧農組織最新估計,由此遭受的損失至少爲5億美元。

  世界衛生組織流感問題首席專家克勞斯·施托爾不久前對英國《新科學家》雜志說:“在曆史上,我們從來沒有見到過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如此廣大的地域裏同時暴發。”在28日閉幕的亞洲防控禽流感緊急會議上,專家們認爲,亞洲國家和地區要完全控制疫情並從中恢複,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危害難以預測

  充分了解禽流感病毒,從根本上阻止病毒傳播是防控禽流感的關鍵,而在這方面人類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禽流感被發現已有一個多世紀,但此次引發亞洲國家和地區疫情的H5N1亞型病毒還是給專家們帶來一連串疑問與爭議。比如:爲何這種病毒能在很短時間內變異成不同的株系?爲何有些株系有能力感染人類和其他物種,而另一些則沒有?爲何此次疫情會幾乎同時在許多國家出現?候鳥究竟是不是傳播病毒的渠道?

  在疫情防控方面,各國的手段也相當有限。聯合國糧農組織、世衛組織等推薦的禽流感防控措施中,居于首位的仍然是全部撲殺和銷毀雞群,而使用動物疫苗的效果還有爭論。此外,在人類防治領域幾乎是空白,病毒的基因變異特點、致病機理不明,給人類疫苗研制帶來障礙。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測試表明,只有某些新型抗病毒藥物能抑制這種病毒,但價格昂貴而庫存有限,如果暴發大規模疫情將不足以應對。

  迄今爲止,在泰國和越南發現的禽流感患者還不多,患者也都是與家禽密切接觸者。但專家們擔心,禽流感病毒與其他動物體內的病毒可能結合,形成一種適合人際傳播的新型流感病毒,世界上目前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物可以對付,一場罕見的流感疫情也可能由此暴發。

  警示值得牢記

  很少有人預計到,俗稱“雞瘟”的禽流感會給人類帶來如此重大的危害。亞洲遭遇禽流感像一面鏡子,反射出傳統的生産和生活方式面對新型傳染病的諸多不適應,而防控禽流感更需重視疫情帶來的警示。

  健康、安全的禽畜養殖方式是防控疫情的基礎。爲何韓國、日本在疫情暴發後無人患病,而越南、泰國卻不斷有人染病甚至死亡?有關專家分析認爲,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韓國和日本的家禽養殖早已進入集約化、規模化階段,即使發生疫情,也能夠迅速控制,與禽類接觸人員也有保護;而泰國和越南還普遍存在散養家禽以及禽畜混養現象,人與禽“親密接觸”,種下了隱患。

  快速、公開的疫情報告制度是遏制疫情的前提。去年上半年曾成功控制禽流感疫情的歐盟國家之間就約定,當成員國出現嚴重的傳染性動物疾病時,必須在確定疫情後的24小時內通過動物疾病通報系統向歐盟委員會以及其他成員國報告。日本京都府丹波町的養雞場在出現大量死雞後近一周內,仍向外運送活雞,這給疫情本不算嚴重的日本防控禽流感帶來了很大困難。

  規範、衛生的貿易和運輸渠道是控制疫情的保證。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衛組織專家早已警告,亞洲國家的大量活禽交易市場,可能是禽流感病毒傳播的重要場所。美國野生生物保護學會也指出,亞洲國家野生鳥類交易、野生動物走私、寵物禽鳥飼養等,可能是疫情防控中的漏洞。

  目前,禽流感還在部分國家和地區蔓延,甚至疫情還可能出現反複,但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果吸取教訓,正視警示,成功防控禽流感還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