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型禽流感 擔心現有疫苗對其無效

    據yahoo網站2006年10月30日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的禽流感變種,目前的疫苗似乎對它作用不大。在亞洲,這種新的禽流感變種正在感染人和家禽,一些研究人員擔心禽流感病毒的進化可能是疫苗接種計劃促成的,該計劃旨在保護家禽免受幾種早期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侵害。

  周二,美國學術刊物《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了香港大學管轶教授及其同事的這項發現。他們在其報告中稱,新的禽流感變種已成為中國好幾個省的主要禽流感版本,並已傳播到香港、老撾、馬來西亞和泰國。為區別於此前在香港和越南發現的禽流感變種,新的變種被稱作H5N1“類福建型”病毒株。

  該報告的合著者,美國田納西州孟斐斯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教授,羅伯特·G·韋伯斯特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稱,“我們不知道禽流感變種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韋伯斯特說:“我們必須開發出新的疫苗。”

  他補充稱,許多科學家認為注射疫苗會刺激病毒並引發抵抗性的進化。但是,高質量的疫苗能減少發病率,並防止出現新的禽流感變種。

  韋伯斯特稱,雖然已有人感染新的病毒,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這種病毒可以輕易地在人群中進行傳播。然而,他補充道,“這種病毒會繼續傳播下去。”

  邁克爾·L·彼爾多教授是瑞士蘇黎世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流感項目組成員,他說,盡管新型禽流感目前的傳播範圍很廣,但這並不表示它對人有更大的危害性。他補充稱,病毒還在繼續變異。彼爾多教授不是韋伯斯特研究小組成員。他稱,世界衛生組織和中國衛生部正共同致力於開發出新的疫苗。

  H5N1禽流感不僅僅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家禽是災難性的,它同時還造成150多人死亡。這些人大多數是由於與雞或其它家禽靠得太近而受到感染。

  公共衛生權威人士擔心,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可能演變為極易在人群中傳播的流感病毒,從而與1918年造成數百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病毒一樣,引發世界範圍的大面積感染。這種擔憂將激勵科學家們努力工作,一方面要加強對遷徙野禽的監測以掌握禽流感的傳播情況,另一方面要抓緊時間研制新的病毒疫苗。

  病毒的表面存在兩種蛋白質,一種稱為紅血球凝聚素(hemagglutinin),另一種為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中的“H”指代前者,“N”指代後者。而就目前而言,紅血球凝聚素有16種形態,神經氨酸酶則有9種形態。它們會引發免疫系統作出反應,特別是紅血球凝聚素,當身體需要產生預防流感抗體時,身體會主動找尋這種蛋白質。

  這項研究得到了李嘉誠基金會和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院大力支助。李嘉誠基金會是一個支持醫學、教育和文化項目的香港組織。